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趣谈 | 一本正经的废话文学

讲小座 讲座与学术 2023-05-1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讲座与学术”,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废话文学这个梗最早出自B站,网友们用“废话文学”来吐槽那些没有实质内容的视频,对于这类视频,简短无意义的回应反而比长篇大论的道理更具讽刺性。


慢慢地,“废话文学”被大家认可并使用,并在网上出现了一股“废话”热潮。


但是,这种“说了跟没说一样”的废话为什么如此火爆?可能,相谈甚欢的热闹之下是“打工人”疲于应付社交的心。



废话不用费脑子,既可以避免使自己处于“社交真空”的尴尬,又可以在“无意义”之间讨得一乐,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01

废话文学被关注的原因


废话文学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呢?总结一下有以下三点原因:


(1)为了营造氛围

适度地使用废话文学,可以成为亲朋好友之间活跃气氛的助兴剂,打破一些沉默的场合,活跃氛围。


用“废话”来营造氛围的,我们的鲁迅先生就算实至名归。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


这句的解读可谓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棵枣树的程度,众说纷纭还谁也不服谁。


(2) 表达对信息的不满

当你认为一些人说的就是废话,但是直接直接点明显得不礼貌,所以通过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回忆一下,最常见到“废话文学”的地方是哪?


是不是一些无用博文、无聊短视频、无意义微博的评论区里?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说得很好,下次不要再说了。七日不见,如隔一周。明天的事后天就知道了。我不说话的时候就代表我没说话。我前脚刚走,后脚就跟上了。这个猪死之前是活的。当你看完这句话的时候,这句话就结束了。谁能想到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孩子。众所周知,蝉的翅膀非常薄,到底有多薄呢?薄如蝉翼。如果你这句话没错的话,应该是对的。你知道为什么讨厌吃西红柿吗?因为西红柿有股蕃茄味。你活着等于没死。当我发现时,我已经发现了。你但凡有点本事,也不至于一点本事都没有。你手机丢之前,应该是没丢。如果你不丑的话,还挺好看的。能力越大,那能力就越大。但凡你这话有点道理,也不至于一点道理没有。医生摸着我的肚子问我:这里有什么感觉吗?我说:我感觉有人在摸我肚子。过了秋天,冬天就要来了。你会发现废话文学里说的全是废话。我就是有点胖,不然挺瘦的。当你听完这件事儿,你就听完这件事了。我睡着之前还是醒的。如果你是我姐妹的话 我们就是姐妹。

每呼吸一分钟 就过去了60秒。


这叫什么?这叫以毒攻毒哇!


所以,“废话”这种怼人不带脏字,但让听了的人莫名恼火的语言利器,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3) 没有目的地说废话就没意义?

朱自清在《论废话》中说道,“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


“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


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可以侃侃而谈、毫无戒备、彻底放松,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吭吭哧哧起来,甚至还有了“社交恐惧症”一说。


人们在现实中畏惧表达,到了网络便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


遇到这些情况,使用废话体的好处就非常明显。比如:“但凡你这句话沾点边,也不至于一点边不沾。”


02

废话文学反映了什么?


废话体具有内容强烈的互动性、较低的原创性以及万能性三大特征,因此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传播。


除此之外,废话文学可能也与你的快乐感和认同感有关哦!


(1)内心的快感

有心理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废话如果占了说话内容的百分之九十以上,TA是一个比较容易感到快乐的人。


这是因为说废话在人际关系中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使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也更加轻松。


(2)认同感

废话文学也反映了人们对认同感的渴望。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这意味着人们往往会在社交媒体通过多种方式与其他用户联系在一起,并获得情感与价值意义。


03

写在最后


朋友间的废话里满是亲昵,父母的废话里充满关心,我们用简单明了的“废话”表达自己。


用简明的语言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享受自己。


废话文学包含着现代人对于“词穷”一事的自嘲与无奈,我们笑的是废话文学,同时追求的是精简的语言和真正的道理。


所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点废话,做个幸福满满的人吧!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纪要丨“简读西北”工作坊第42期:《悬泉汉简》所见汉字形声分化问题初探


中国人的方言,可真的太有魅力了!


长安语言学青年论坛丨徐宇航:层次叠置的语法个案——以广东闽方言持续体貌为例


5月1日-5日人文社科讲座15场!二十世纪汉传佛教北美传播模式;明清时期民间档案的信息生态: 以福建永泰契约文书为例


5.1|致敬劳动者,致敬自己!


大学生的五一计划曝光?网友:“两天去的地方比我30年都多!”


刘钊丨这一刻,你就是这个字在今世的知音——专访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


劳动节快乐|美好的生活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


江蓝生|且读且思,且思且行 ——漫谈我的治学之道


劳动最光荣|致敬所有步履不停,乐此不疲的劳动者!


重磅首发!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讲座与学术”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讲座与学术”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杨忠霞

审核:李佳遥

来源:“语言生活研究”公众号




















点击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发现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